連接斷線的「醫病溝通環」: 5分鐘讓病人滿意度提升的秘技

marketing-man-person-communication 

我們過去研究醫師誤診的原因發現:團隊溝通不良是一個重要因素;而病人及家屬也是團隊主要成員。雖然診斷過程以醫師為主要的決策者,但是要靠團隊合作及彼此有效的溝通。團隊成員除了看診醫師、護士、放射科醫師、病理科醫師、照會科別醫師之外,病人及家屬也是主要成員。因為他們是訊息輸入(input)的啓動者,在診斷過程的品質中,占有重要的角色。

  很多病人及家屬擔心沒有這種參與醫療診斷過程的能力,醫療人員也未重視他們的角色。過去研究顯示,若是給予病人及家屬教育,讓病人清楚明白自己的診斷,可以在就醫過程中成為團隊中重要的病史線索的提供者,讓病人知的權力能夠落實且可提高醫囑遵行率。

  在2001年Makoul G發表 “Essential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in medical encounters: the Kalamazoo consensus statement”, 此文章是醫病溝通之經典作品,亦為醫學教育之規範,其內容指出:在醫病溝通時,醫師要去確認病人是否理解其所接收之內容。所以,醫病溝通是雙向的且醫病雙方都有責任把重要診斷及報告內容說清楚。然而有一項調查顯示:96%的病人被動的希望醫師問他問題,對病人而言,主動詢問自己的檢查報告或診斷是一大挑戰。很多溝通技巧的專家都認為,醫師使用回覆示教(Teach-Back) 能有效核對病人是否明白醫師所傳達的訊息。換句話說,若是醫療團隊的醫師在病情說明結束後,主動詢問病人或家屬:「是否明白我所說的診斷及報告結果分析?可否再說一次給我聽?」,經由這樣的回覆示教,醫師可以檢查病人或家屬對診斷及報告的了解是否有不清楚之處,並能進一步再加強解說。(圖一)

圖一 醫病溝通環:醫護人員要透過澄清、教導、再確定的步驟,才能確保病人了解你所傳達的訊息

communication loop ioi10753f1

圖二 醫病溝通缺乏回覆示教時 溝通會斷線:

在124個傳達的訊息,醫師只對其中15個做確認程序,其中有七項病人根本沒有辦法記住。記不住的比率約47%(7/15)可見醫師不常用回覆示教這個技巧,而使用後發現:病人幾近一半是不懂。

broken loop

  由於急診室是一個繁忙的情境,因此醫師很少使用回覆示教的溝通方式,然而醫療糾紛及抱怨的主因,卻大都是因為溝通不良引起。所以面對日益升高的醫病衝突,值得急診團隊思考改變溝通方式。醫師對病人解釋病情後,用回覆示教核對病人是否了解,因為整個過程約只需多花3~5分鐘,且簡單易行。

 

 

Written by CS LIN, MD, Assistant Professor. © emdxhouse.com & CS LIN. All rights reserved.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