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偏差] 說不的勇氣: 現狀偏差 (Status quo bias)

No, Just No

某些病患期待診斷一擊命中(這當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對病情解釋的改變,不論是嚴重變輕微或輕微變嚴重,都有人感到無法接受(這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實情上,隨著觀察時間的增加,可以得到更多的資訊,若能多方面考量(即Compare&Contrast技巧),去除偏誤,通常可以得到更準確的診斷。

然而因為改變解釋,可能會造成病患無法接受,使得對診斷說"不",需要莫大的勇氣與心力。對留觀病患延續舊診斷,優點是節省時間心力。缺點是可能因治療或是動向的錯誤,增加留觀,對同一病症有多重對立的解釋,耗費時間心力。(這又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Status quo bias is an emotional bias; a p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state of affairs. —Wikipedia

現狀偏差是一種情緒性偏差,偏好事物維持現狀—維基百科


Day 1晚上
30歲男性,自門診轉至急診。兩天前起,飯後感覺胃痛,今日感覺右上腹痛且虛弱,發燒至門診。門診量得體溫38.3度,。在門診抽血白血球18000/μL, Total-Bilirubin: 3.9 mg/dL,GOT: 251 IU/L , GPT:218 IU/L。懷疑膽管炎轉至急診,先行給予抗生素治療。

此時懷疑膽道系統疾病,安排超音波是相當合理的處置。


Day 2

腸胃科超音波顯示:

總膽管本身沒有擴張,肝臟右葉S8,有五公分的低回音腫瘤,懷疑肝膿瘍,建議執行電腦斷層。

liver Abscess這時有一個和"典型"膽管炎相異的發現:正常的總膽管。另有一個新的發現:肝內有膿瘍。
若把膽管炎和肝內有膿瘍合在一起。則要接受延膽管散布的感染,在單一的周邊位置產生膿瘍。

(膽管炎是造成肝內膿瘍常見的起因之一。)
若把肝內膿瘍獨立捨棄膽管炎。則要接受單純肝內膿瘍造成T-Bil上升。

此時安排CT也是個相當合理的處置。


Day 2晚上
電腦斷層顯示腫瘤有顯影劑逐漸的流入,符合血管瘤的影像特色,還碰巧發現了右下腹有一個輕度的憩室炎。

Liver Abscess RCX

此時有兩個選擇:相信超音波,或相信CT。

若相信超音波,則以肝膿瘍為主診斷,摒棄顯影劑流入不符肝膿瘍特色,及憩室炎等發現。
若相信CT,則以憩室炎為主診斷,則要接受憩室炎造成T-BIL上升。其實也不是很少見的事。[1]


後來怎麼了?故事是這樣:

病患表示:本來以為是胃痛,上腹痛了兩天之後,第三天發現發燒,覺得痛的位置有往右上腹移,就到了門診。門診抽血有問題,轉到了急診。在急診打了一天的抗生素後,發燒的情形就好轉了。請病人指出右上腹在哪裡?原來病人所謂的右上腹,是右中腹到右下腹的位置。目前存有輕度疼痛。這個症狀,似乎也和闌尾炎有點類似吧!面對互相抵觸的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進行了兩項處置:

1.以超音波探頭壓壓看,病患目前疼痛的位置,和肝臟離得很遠。
2.重新抽血檢查WBC和T-BIL。白血球下降至
9800/μL T-Bil則降至2.7 mg/dL。

此時嘗試說服飽受驚嚇的患者,診斷是憩室炎,雖經努力仍失敗。病患如原始計劃住院,接受了多樣化的肝炎抗原抗體和各式腫瘤指數檢驗均呈陰性。於住院後即僅具輕微症狀,於四日後出院。


對患者說:「"不",診斷不是這個。」 不容易,要先蒐集各種相對證據。對自己說:「"不",診斷不是這個。」 也相當困難,要先克服心理上的惰性。但學會此項技能後,能讓留觀的現場變得更加穩定乾淨。


(如果你看完覺得有道理,按個讚分享,使醫學充滿不確定性的觀念傳遞出去, 扭轉健保、司法、社會及自身對醫學的認知偏誤。)

分享按鈕在下方

Written by CC Peng, MD. © emdxhouse.com & CC Peng. All rights reserved.


REFERENCE:

[1] World J Surg. 2010 Nov;34(11):2717-22.Diagnostic value of inflammation markers in predicting perforation in acute sigmoid diverticulitis. Käser SA1, Fankhauser G, Glauser PM, Toia D, Maurer CA.  [Link]


 

1 則迴響於《[認知偏差] 說不的勇氣: 現狀偏差 (Status quo bias)

  1. 侯董的Comment:

    維持status quo是天性,而且也不是全然不好,因為反覆的說詞會讓病患對醫師失去信心,而且太過反覆質疑自己的人,精神狀態也不能算太穩定。

    影像診斷的資訊只是看病的一個環節,醫師手上還有病史(這方面立偉學長比較重視),還有基礎醫學學理(個人當年的基礎功),多掌握資訊,就有可能比別人做出更精確的診斷。

    對於這個bias,我的建議是要認知有這個bias的存在,但對於是否能夠避免陷入這個bias的陷阱,我個人則有所懷疑。我舉個例,好比說我清楚地知道憂鬱症有哪些症狀,但知道這些症狀能不能避免我得到憂鬱症?我自己的答案是:有一點點幫助而已
     

    我的回覆:

    不要抓住Incidental Finding也是蠻重要的。有適合的Case會再做這方面的討論。

    常觀察到即使出現超強的訊號,因為該訊號出現的時間較晚,完全被忽略。

    因為反覆說詞失去信心,急診還有個交接班的問題,"不一樣"其實應該是常態的一種,只是很多病患或其家屬無法接受。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