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擬教學兩三事 ]模擬訓練?模擬趴?

Clipboard01

因為原先的人型模擬器不堪使用,去年(也就是ㄧ個半月前)公司進了新的人型模擬器,為了讓新的人型模擬器可以被大量使用,公司大動作的安排了幾個場次的說明會,廣邀各個單位的教學負責人員參加,雖然在之前幾次醫策會舉辦的活動中已有接觸此款人型模擬器的經驗,想說是不是有自己不知道的功能,還是找了其中ㄧ次的說明會參加。

說明會上,介紹人員盡力的介紹各種擬真的功能,像是模擬氣胸,噴血,偵測及記錄每次壓胸的深度及頻率等等進階的功能,就聽到坐在隔壁的阿長很興奮的在討論:[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教案,先像是氣喘發作,其實又伴有一個氣胸,後來發生PEA,再來測試他們壓胸壓的好不好…]聽起來就是剛好一個情境可以把剛剛所有介紹的功能run過一次。心中不禁苦笑,這是在測試學員還是在測試機器啊?

為什麼要模擬?

模擬的目的有很多種,最常見到的是提供學習的經驗。跳過學習的理論不提(有機會的話再來聊聊這部分),其實就是提供一個情境,讓學員在真人身上操作前先練習做做看,等到熟練了,有信心了,再來真人身上操作。況且,既然是模擬的情境,不會有人傷亡,可以一再的重來,要作幾次就做幾次,只要有足夠的 [時間]。[時間],永遠是不夠的,加上一堆法律上關於時數的規定,不可能大家在沒有上班的時間都泡在醫院做模擬訓練,卻沒有給予相關的訓練時數,所以模擬教學要有效率。

模擬要怎麼做才會有效率?

參與訓練的學員有學到指導者要教的事情,就是效率。若只是大家聚在一起,搞個情境大家瞎忙一番,結束後告訴大家,[大家辛苦了,各位表現得很棒],參加訓練的人覺得一片混亂,不知道怎麼開始的,也不知道怎麼結束的,只覺得回家後要多念書(?),或是覺得參加這個訓練不如去看場電影。這不叫教育訓練,這叫開趴。

怎麼避免讓模擬訓練落得有如開趴的下場?第一步,就是要依據學員的能力程度定出一個或是數個的[學習目標](learning objectives)。有了學習目標,再來考慮所採取的訓練方式以及所需要的設備,然後,再來考慮怎麼評估學員是否已經學到教案希望他們學到的事情。剛剛接觸模擬訓練的人可能會陷入一個迷思,越高檔的設備越能擬真,訓練效果越好。真的是這樣嗎?舉例來說,若是要訓練新到職的護理人員打IM注射的過程,所需要的只是一支針頭,ㄧ些生理食鹽水,消毒棉片及一顆柳丁。此時若是用了人型模擬器效果可能反而不好。有人可能想說,那我總能用高階的人型模擬器(能說話的機型)來訓練打針時病人情緒的安撫吧!這時,若是用個真人,裝上訓練抽血用的假手,是不是更加真實ㄌㄟ?(還有比真人更真實的嗎? XD)

圖片1

帶回家的訊息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型模擬器越做功能越多越繁複,每個做人型模擬器的廠商也用盡力氣的告訴大家,他們家做的人型模擬器有多好又多好,要多擬真就有多擬真。不諱言,高階的人型模擬器能提供更多的生理及理學表現,但是,各位也要記得,接受訓練的,是學員們,不是模擬器。先有了學習目標,選擇適當的模擬方式,學員們才能真正從中獲得經驗學習,而不是感覺參加了一個感覺不如去看場電影的模擬趴。

Written by TM Yang, MD. © emdxhouse.com & TM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