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偏差] 說不的勇氣: 現狀偏差 (Status quo bias)

No, Just No

某些病患期待診斷一擊命中(這當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對病情解釋的改變,不論是嚴重變輕微或輕微變嚴重,都有人感到無法接受(這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實情上,隨著觀察時間的增加,可以得到更多的資訊,若能多方面考量(即Compare&Contrast技巧),去除偏誤,通常可以得到更準確的診斷。

然而因為改變解釋,可能會造成病患無法接受,使得對診斷說"不",需要莫大的勇氣與心力。對留觀病患延續舊診斷,優點是節省時間心力。缺點是可能因治療或是動向的錯誤,增加留觀,對同一病症有多重對立的解釋,耗費時間心力。(這又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繼續閱讀

[SKED] Episode 3 病人沒說的事 (Things Not Said)

logo

本集內容由侯勝文醫師主講,談到急診在時空限制下,相對較難建立醫病關係,病患也難打開心胸講出心裏的擔心,而在繁忙情境下雙方也易產生誤解。至於如可退掛、可否退掛及是否自動出院,侯醫師提出其目前的作法,但這樣的作法是否能用在各層級不同地域的急診室或不同情況的病人身上,在病人自主、法律、醫療及醫療人力過載等不同面向的考量下,應該還有很多不同的見解及討論的空間。但侯醫師拋出這樣的議題,而若能有公開的對話討論,也許會有更合宜的作法。

主站 SimpleKind of ED Podcast 3 

繼續閱讀

教學目標的達成:改變學生行為的策略

當你的教學結束後,如何評估此次教學是否成功?你是用「課程滿意度調查表」嗎?這是很多教研室會做的課後調查項目,但是用來評估教學成效,是一種低階的證據,這不是教學終極目標。教師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是:「學員能將我傳授的知識或技能運用在自己的工作環境,改變自己的行為?」這種反思是每一個從事教學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態度。我們辦了幾個場次的「醫師診斷能力提升工作坊」,也是常反省這問題:「學員對於課堂中所學習的知識與技巧,會改變他的診斷思考嗎?」

繼續閱讀